0 x: u A/ p! s, {" y4 _
! q. P1 j% E" E, r对写文章也很有帮助。能改的,都得会写。会写才能改。 7 R& T" g2 X: _( {9 d d" k# F
01先大后小原则+ r& G! O) g2 n# }4 b
2 Q( r- \6 U! }1 W4 X/ ?; ?9 v凡事都有个顺序,就改稿来说,总体应该遵循先整体后部分、先大后小的原则,从文章立意布局、结构段落、语句修辞一层—层往下看,这才是正确的思路。以前身边有个同事改稿子,上来就盯着字、词看对仗,这不能说不对, 但是可能重点把得不准。你想想,如果整个材料立意不够、逻辑不通,字词整得再漂亮!又有啥用? 02标点符号原则 ' \- k9 S$ A6 c4 e! a
擅长改稿的人都有一个习惯,从标点看你的逻辑。一般高手写稿每个段落层次都是很分明的,讲几点、抓几个动作捋得一清二楚,而这往往用分号来区分开,体现平行的关系,这可以作为修改段落层次的着力点。再就是,谨防滥用逗号,特别是—逗到底的情况,一段下来,从头到尾都是逗号,这也是不对的,体现不出层次,看不出头绪,需要重点避免。 03能短不长原则 + O- k; T! G9 w1 X
广受学员好评的公文私塾老师说,修改稿子最大的痛苦在于看到逻辑不通的长句。如果一句话说不好,可以用两句、三句都行,可是有的朋友非得要一句话概括,结果里面主语好几个,宾语也不少,让人看了半天看不明白。所谓大道至简,这里也建议大家写稿能不用长句就别用,不要人为搞复杂,否则很容易把自己绕进去,最终影响材料的质量。
, n( ?3 F0 }* N; ^ 04交替修改原则 % n$ _7 l# W; p( C( t8 ]
以前有句话叫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这在改稿方面同样适用。自己写的稿子受思维局限,有的问题可能一时看不出来,这时候可以请别的同事帮自己看看,不一定说就要请高手大拿,因为不同人有不同的思维眼光,换一种角度说不定就能看出一些行文方面的纰漏,别自己捂着瞎琢磨, 为什么广受诟病的推稿子杜绝不了?其实,还是有其集思广益的优点的。所以,建议大家可以互相修改稿子,肯定能提高不少效率。 " e) E& n% V0 n/ w! U) F) Y) k% Z( B
05三次否定原则
1 O! X) D5 I, O0 P2 V- q) Y9 j材料就是在不断修改、不断否定、不断完善中逐步提高的。比如,对于段落标题,开始写了一个,但是这个是不是就是最好的呢,当然不是,要坚信还有更好的,苦思冥想直到想出新的表述方式,类似过程再坚持两次,等自我否定三次了,你最终想出的段落标题肯定更接近想要表达的意思。我们说,写材料可以一气呵成,但是不要追求一稿过。—稿过注定成不了好材料。 06提炼观点原则7 R8 q* R7 J! ^5 u9 E) n' U
有的材料开始看杂乱无章,可是经过修改加了几个小标题后,可能感觉层次就清晰多了,这就是改稿中要注意的提炼观点原则。我们觉得,能提炼观点的尽量提炼观点。—篇文章分三个层次,一个段落分三个动作,—个动作分三个意思,尽量写清楚写明白,要避免一大段话里面没有小标题的情况。这也不符合人的阅读情况,公文本来就枯燥,你还不给提示,加上写得质量再差一点,整个文章的档次水平就下去了。 07内容为王原则- y ]6 ?6 M/ `9 x! X' v2 f0 z- Y
就是内容大于形式,先研究事、把事说明白,再捣鼓词、把词写完美。有位老师说,他给学员修改材料都是先看内容,看整体上事说得清楚不清楚,有没有逻辑不通、观点不清的情况,然后再去琢磨具体字词,毕竟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没内容作支撑,再美的词也没有存在的必要。 08默读三遍原则/ r8 y, N. Z9 u, @1 C5 k
材料君自己写稿时,有个习惯,每写一段会前后默念几遍,看读得顺不顺,有没有毛病。一般写下来,很少会出现错别字和语句不通顺的情况。但在实际接触中也看到一些朋友写的稿子,缺主语的、写错字的、前言不搭后语的,读着非常难受,可重点是有的还检查不出来!所以,也建议大家,自己修改时,多读几遍,至少读三遍,边读边琢磨,这样才会有提高。 09引用核实原则( {3 U" j# Q+ w$ A
修改讲话稿、讲课稿时,可能涉及一些名言名句的引用,这其实也是一个修改点。要逐个核实、逐句推敲,这方面很容易出问题,特别是引用中央领导的讲话更要严谨再严谨,不能断章取义、道听途说,要经得起问、经得起实践的检验,这也是反映拟稿人个人作风严不严谨、扎不扎实的—个参考点。 10比例匀称原则
: \" [: t- e5 n! c我们讲,看一个人漂亮不漂亮,很重要的—个指标是看五官和身体其他部分比例是否协调。有的人单看眼睛很漂亮、鼻子很漂亮,但是整体看缺乏效果,这就是一个协调的问题。修改文稿也要注意这方面,各个段落之间篇幅应该大致差不多,不能有的好几页、有的就几行字,各个标题之间也要大体工整,否则看着难受、感觉也不美观。 11追新用词原则
3 a' B: |4 z& @1 O" \0 R5 ?& h" B同样讲一个道理,你用紧跟潮流的词,还是用老旧过时的词,给人的感觉肯定不一样。同样是讲抓党建,你就不能还停留在原来的层面,现在都是各种“党建+”,其实理还是那个理,但是层次上来了。另外,个人拟稿很容易出现一些自己熟悉但别人不清楚的生冷字词,这方面不能为了体现自己的水平刻意留着,该替换的必须替换,毕竟稿子是给领导看的、让群众听的,过于曲高和寡没有市场。 6 J6 T8 D+ x% {3 L: R X+ J7 b- R& 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