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已成为故事。老猫刚在上期半月谈跟大家分享了老秘网的年度工作总结。总的一个感觉,可谓“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 t! w1 Z' r) v3 u2 Z' T
8 c& A+ s" M3 f) h在2016年的最后一天,老猫回了趟乡下老家。母亲接到城里居住后,回老家的次数越来越少了,每次回去都会发现家乡的新变化。儿时嬉戏抓鱼的小溪筑起了整齐的防洪堤,露天看戏看电影的晒谷场新建起了老年活动中心,老猫在那儿出生成长的祖屋被一座座崭新的楼房包围着,倍加寂寥。路上遇到几位村中老人,居然不知该如何称呼,好是尴尬。曾经给小猫讲过很多儿时的趣事,此时此刻却很难得到印证了。
) H: f7 Q2 \; K, @1 {5 h2 @5 q+ ?* v, t7 X: D9 o
老猫很不甘心,突然想找回少年时的那把短笛。于是,里里外外翻箱倒柜起来。结果短笛难觅踪影,却意外地找到了父亲留下的一堆有些年代的硬币。老猫把这些刻满岁月痕迹的硬币,摊开在桌子上,一一清点起来,发现最早的那枚竟然是1955年,正是父亲出生的年份。老猫把一分、两分、五分和一角分开来,按照时间顺序排成四行。父亲英年早逝,这些硬币俨然就是他的人生拼图,也不知是时间抛弃了硬币,还是硬币封存了时间。老猫少年时还是挺乖巧的,学习成绩也不错,一直是父亲的骄傲。那时家庭拮据,看着桌上那盏红色小台灯,虽然已沾满灰尘,却依然可以真切感受到父亲满满的爱意。不瞒大家,此次回乡就主要任务就是祭扫父亲的坟墓。清完杂草,老猫点燃一支香烟插在地上,自己也点上一支,在那缕细细的烟雾中,与父亲进行穿越时空的心灵对话。好想与他分享现在工作生活的一切一切,无论喜悲,无论苦乐。有人说,当你开始怀旧时,你的心态就变老了。老猫年过不惑,有此心境想来也是必然的。 : ~! p @% }7 a0 F' P6 b
. k: ?. J$ {3 e3 F很喜欢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推送的夜读文章,昨晚那篇“如果你想飞,今天就是起点”深深地打动了我。2017年,正满怀深情和憧憬向我们款款走来。我们该以怎样的姿态去拥抱她? 作为新年第一期半月谈,本应该写写老秘网的年度计划,一不小心写成了站长故事。回忆过去是为了更好地向前。相信在各位秘友的支持下,新的一年,老秘网及微信公众号(ID: laomiwang)会推出更多精彩对路的文章,文稿评改演播室QQ群(如有意加入可咨询客服QQ:2277230736)也会邀请更多嘉宾带来有益的分享,让我们一起“撸起袖子加油干”吧。下面,直接盘点前两周老秘网上发表的新鲜观点: 7 G2 c3 s3 S( ?' l5 x+ X
' ?7 C- n! k# M1 X; k# F. [" ~! K
; J7 a$ S, L$ U: E+ T4 i e2 `. D6 G2 |
1. 我在办公室工作五年,为三位领导起草了述职报告10份。第一次接手给领导写述职报告时,没有先学习理论,主任给了前一年的述职报告,叫按那个模式写就成了。这个模板的风格就是单位的工作总结,不太体现领导个人的作为。所以,第一次写的叫临摹。一年后,我对主要领导有了感性的认识,用眼和耳陪伴领导走过一年,你了解了他的所思所想,懂得他的出发点,理解他的行为,也知晓他的短板。所以,再次写述职报告时,我改变了模式,融入了所思所想。这个时候,还是凭着一个文字工作者的直觉在写。效果就是领导看后,很感慨的说,你是怎么写出我的心里话的呢?第三阶段,就是在演播室听了老秘们的理论后,再检验写过的述职报告,才发现我的方向是对的。之所以给大家分享这些,是想提醒大家在同一“标准”下,之所有还有高低差别,关键在于投入了多少“感情”。(摘自淡蓝色碎片在众秘夜思第403集的讲稿)
2 Q: I4 A0 s2 }/ y1 O7 c% H$ @4 U
6 l6 g( k5 f8 ~$ N. D3 K猫评:自画像就要“像”,有血有肉,有思想有感情。有时穿插几句领导的工作履历、工作感悟,看似乎套话,却更显得真实。
( M( d* a) Y5 u; x
* Z+ [ K: i: ^ @+ U L . c7 n8 d$ c9 `1 K
- V. ]6 B! X+ S% v" x! Z
2. 要避免官腔和书生腔,在一些大家都懂的道理里绕来绕去,就要有“人云亦云不云,老生常谈不谈”的追求,讲新话、讲管用的话。怎样才能做到,就是要有写博士论文的劲头,不弄出点创新创造不罢休。首先是广泛搜集材料,拿出做科研论文找资料的功夫。用一位老领导的话就是“写5页纸,必须看50页纸”。要做到“三看”:一看上级领导、外省市领导、过去领导是怎么讲的,关键点在哪;二看学者们对这件事怎么阐述的,存在什么问题,有什么建议,有什么相关理论;三看实务部门怎样说的,好的在哪,要改进的在哪,有相关的调研报告最好。然后是消化吸收。消化材料三重境界,“用眼”:就是把别人的材料东抄一段,西搬一段,理理顺;“用脑”,把看过材料,自己想一遍,想明白了,用自己的语言体系把它表述出来;“用心”,不仅是看懂了、想明白了,还带有真情实感,由衷的阐发开来。最后形成文字。(摘自liufeidu的文章《5年讲话稿写作生涯的血泪体会》) 4 F* ? O, ?0 H, ~5 Q7 M
) J7 E" o* ^0 F) A0 s! V6 T! X
猫评:“在一些大家都懂的道理里绕来绕去”这句最形象,“三看三用”是解决问题的金钥匙。 : k! K2 N/ U6 |0 S! D
/ {* ~7 o' q$ z/ b( s5 p) T8 D
5 y. }1 n- _: S3 g* t& T8 {1 N m" T5 p$ B0 z$ v( R9 S( R
3. 常言道,做人要直,作文要巧。这个巧,实际是一种规律。文章无定法,写作有规律。不掌握规律,永远是瞎子摸象;摸到规律,就能得心应手、事半功倍。《公文写作百法例讲》中的每个方法实际都是对规律的探索和揭示,都是作者思考中的感悟、总结中的提炼、实践中的结晶。比如,他讲公文词语应具有生动性、丰富性、创造性和开放性,仅其“创造性”,他又详细支出“六招”:对熟语的化用,对新词的巧用,对警语的套用,对同类词的变用,对同一词的连用,对想象的妙用。所以,我说这本书,是需要慢慢读、慢慢悟的,不能因为看着舒服、读着痛快,引人入胜,就急不可耐而大快朵颐,那样则不利于消化和吸收,就像这一大桌子百余道菜,一下子都吃下就免不了一目十行、浅尝辄止,而其中精妙则难以体味。房立洲老师的这本书,我认为还是要慢慢看,细细品,反复研读,才能心领神会,才能充分吸收营养,再加上写作实践,切问而近思,才能真正领会其“难于君说”之妙处!(摘自余之舰在众秘夜思第387集的讲稿)
. Z3 X! i" E |0 j" L$ k
4 Y' d3 U& o6 g7 y. Q3 i3 X* u
" I4 v- c9 S4 n7 w6 a$ q
% `/ _6 R, R3 O" l; _3 ]! N
您未购买
或需要登陆才能继续查看
课程信息
课程价格:30文银
以上视频为房立洲老师在文稿评改演播室的视频讲座录像,主题为《例谈公文写作的归纳问题》
" ~( h8 U( f: I9 S4 I3 B
) k3 _3 Q2 t# a6 O. ^+ ~& K4. 从用词看,有一字标题,如《工作作风建设要抓好‘四个字’:敬、竞、净、静》,后面的“敬、竞、净、静”就做文章的二级标题;有二字题,如《整合 共享 务实 创新》就是一篇文章的大标题,四个词分别代表不同方面的内容;有三字题,如《理念新 思路清 举措实》;此外,还有四字、五字乃至更多字的标题,法务性公文的标题由于由单位、事项和文种构成,所以一般较长,也比较格式化。从句法上来看,有一句标题,如《提高思想认识,创新工作机制》等;有两句标题,如《统一思想,深刻认识××实践活动的重要意义》这一标题;同时,各句的字数可以相等,形成对偶,也可以前长后短,或前短后长,不可一概而论。但我们完全可以通过字数的变化组合出丰富多样的标题来。在公文标题中,用三句及三个以上的句子作标题的情况比较少见,拟写标题的宗旨就是提纲挈领,统率全文或全段,太长的标题失去了精练性,因而不太被提倡。(摘自房立洲的文章《浅谈公文写作的标题拟写方法》) % h' U& j) S0 y( b; a
/ O: n0 _7 _1 ~. A1 I
猫评:文章需要有一条清晰的主线,各级小标题注意长短结合、体现句式变化,这样文章更加工整而灵动。 # l- D c2 e2 q& r6 m1 X1 e
" Q/ u$ ~2 `; A% m1 l9 c 7 g2 Y) t+ ~! G& b1 b
6 l u6 }3 E$ k5. 秘书工作的基本内容是综合辅助,既办文、办会、办事,提供事务服务;又出谋献策、拾遗补阙,提供参谋辅助。这就要求秘书人员充分掌握工作的一般性规律。譬如将一年中的常规工作按照季节、月份、性质、内容、对象等分成几个阶段,明确每一个阶段哪些是重点,需优先解决,做到心中有数。这种强弱关系就构成了跌宕起伏的节奏韵律之美。(摘自文章《秘书工作的形式美法则》) ) g7 R) ]! ?4 y( j! h$ J7 A; p
$ l( E" W, J+ X& W+ r6 q+ N猫评:好秘书当想在领导之前、走在工作前头。只是很多文秘人员每日疲于应付各种材料,一个未完又来一个,根本无暇提前准备。原来一直以为基层同志很辛苦,元旦前到省直部门呆了半天,走了几个处室,发现都在忙碌着。其中有位处长一边招呼着我坐下喝茶,一边连续接打了两三个电话,五分钟之内还有三位下属进来汇报,吓着老猫赶紧走人。 # O/ Q$ y3 f, C) T; a$ t
) B" U6 l" v/ N( g- ?) y2 r9 H! c 8 L4 E5 E, N# A6 U3 v
3 m# O) r) }2 o$ K$ W! r
6. 《条例》将述职述廉改为述责述廉,一字之差体现的是对所述内容的清晰界定。述责,要对照问责条例规定的6种问责情形,重点讲清楚执行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履行管党治党责任、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不廉洁工作情况;述廉,要对照廉洁自律准则规定的“四个必须”“八条规范”,和党纪处分条例第八章规定的廉洁纪律,逐条报告执行这些规定的情况。这就是说,述责述廉述的是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和执行廉洁纪律情况,如果述成业务工作,可就“跑题”了。述责述廉不能一述了之,《条例》要求将述责述廉报告载入廉洁档案,并在一定范围内公开。(摘自乐山愚者分享的文章)
M4 _2 N5 v# q: e8 g1 t u* L* N1 @. u3 R7 A) H7 H
猫评:拿工作总结来改造已经行不通了。今后大家无论在啥部门,都要多读多看习大大讲话和党建文章,否则,这类文章就很难写好。
3 s8 r" }1 I5 G6 o0 \$ \, h' ~) L, T0 C$ ~* O
8 t) t" ?5 N: W+ ^% l" o
% ]/ R/ D; h( m( L$ T/ o/ E5 s
: E: A: `! i' ^' e$ }+ X% C% [
0 a$ D/ g4 q% R( q! G# D! S; {: i) p 3 s% V: ?7 n5 n$ F
% R: h5 F: ?2 Q9 n& X! A10. 公文构思,重在运筹帷幄。立洲先生认为,文章构思的过程是为文者的思想、经验、知识、情感等随着思绪翩翩起舞的过程。轻灵时,如叶舞秋风;沉重时,如腿绑磐石;酣畅时,如水过闸口;迟滞时,如泥沙遇阻。常用的方法有多点透视、循规蹈矩、面面俱到、以点带面、集思广益等。例如,汇报材料是最能体现单位状况、显现领导意图、展现文秘水平的写作样式。汇报稿的构思需弄清“三想”,突出“三响”。一是弄清来者想听什么,“回声”要“响”,切实提高文稿的针对性;二是弄清领导想说什么,“心声”要“响”,切实提高文稿的主旨性;三是弄清自己想写什么,“新声”要“响”,切实提高文稿的辅政性。这样的提炼概括,可谓认识深刻、体会独到、表述新颖、夺人眼球!(摘自龙行江上的文章《俯仰之间皆风景——《公文写作百法例讲》评析 》)
1 r8 _$ K8 S4 O d, p5 ^6 N) @2 h* ?0 p, `
猫评:《应用写作》杂志也推荐房立洲老师的著作,心动就赶快行动哦。呵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