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讲话是各级领导指导和推动工作的重要方式和手段,是机关干部将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语言的特殊劳动,最能体现写作者的思想水平、理论素养和文字功底,也最能检验出一个机关干部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那么,怎样写好领导讲话稿呢?
5 ]' J7 c. t5 y' B1 b7 g5 P. P4 j; {. d
& O r9 S$ i' v. s . e& h; @; Y$ G" e+ D: N
" ^" k) R8 `7 B! \% {% t4 C
9 {0 V y( ~6 t( }. f/ A% F
: w9 t# [! c' X8 N# w7 A3 ]6 u
6 I, R# ]0 _7 A+ c* S* q; y6 f9 w5 @ 5 T8 P" j7 j Y- y" M; J1 ` R
! B& T2 q) m: e* L3 E. @
《礼记•学记》有一句名言:“学然后知不足。”我们起草领导讲话稿,往往也有这样的感觉:“写然后知不足。”一方面是学习准备不足。接手起草任务坐下来真正研究时,往往觉得脑子里空空的,不知道从哪里下手、从哪里切入。另一方面是熟悉资料不足。机关干部大都会剪贴报纸、摘抄笔记,橱柜里资料满满的,可需要运用资料时,怎么翻箱倒柜也找不到可用的。这启示我们,在起草领导讲话时一定要注意学习,善于积累,学会运用资料。
5 E5 ^' i0 U1 }0 L4 G* U) M2 [1 u- ^- t
$ C8 E. h7 v: T$ r% l
+ G2 W9 ~4 M/ u0 m: Z" g" ~- q一是学习好上级文件和指示精神。学习文件和指示精神,主要是找方向、找依据。它需要站在领导的高度和指导单位建设的角度思考问题,一般要注意考虑这样一些问题:主要精神是什么?提出的重要思想和原则有哪些?在领导工作、单位建设中应注意和解决什么问题?如何把主要精神和思想原则贯穿到领导讲话中去?上级指示精神关系到讲话的站立点问题,有的讲话起点不高,层次上不去,很大程度上就是体现上级指示精神不够。 2 ~1 ?7 y# X1 i2 K( I H
2 W4 y% Z8 v) F f( s5 t/ t- X: I$ G
7 r* @% E3 \: y& x, J3 r, w二是围绕主题深入研究。领导讲话一般都有一个重点,突出一个主题,这是领导讲话的灵魂和统帅。前期的学习要围绕主题内容展开:对主题涉及的一些背景资料、能够烘托和阐述主题的材料、可能涉及的新鲜思想及典型事例等,都要“现炒现卖”进行研究和把握,努力使自己在较短时间内成为所写问题的“专家”。这种“临阵磨枪”式的学习,因为带着问题、紧贴主题,往往了解情况快,打下烙印深,取得成效比较明显。
; t. t8 i* m7 N8 G5 h1 m; P G& _/ _- x0 [0 Q8 s( C" r O( r. ?
- w* S; O: n4 Q& T4 G. T3 L% S3 I1 V" z d" S3 O
三是用活积累的资料。储存资料不是为摆门面,资料再多再好,不知道有用的东西在哪里,不知道怎么使用,资料就是废料。用活资料的前提是学习资料。现在资料来源广,特别是网上轻轻一点,就有成千上万条信息。我们要把有用的初步挑选出来,作一个简单分类,对重要的思想、观点、事例要做上记号,有启发意义或直接能用的还要记在脑子里,认真思考,反复领会;对一些有联系但又不能直接用的,要进行粗加工;对一些重要的观点、表述等要认真查找出处,确保准确无误,做到什么时候需要,什么时候就能找得到、用得上。
+ Z2 Q) o+ E" v4 W- w6 A4 E3 B3 |, A. x$ S T
6 ~, m. P& y' {! L4 C2 t- e$ h
5 c v0 W1 |# V( Z% B1 T- Q四是发挥好“边角料”的作用。聪明的工匠懂得利用边角料,变废为宝。我们在研究材料的过程中,也会经常遇到一些精彩的论述等,但因为主题的要求、篇幅的限制等没用得上。有的同志就丢弃了,可有经验的同志,往往把这些“边角料”像珍珠似的藏起来,记在本子上、装在脑子里,有时间就反复琢磨。有时一些有亮点的思想和语言在领导讲话中就会派上用场,有的典型例子就会给某篇文章增添色彩,真正使“边角料”实现增值。
9 s4 S: s6 M/ H3 k# s. R( S9 E6 P3 Q0 o j( q" ^) k: C
: c7 ^" Q1 M* Z/ Y# r; h1 }
, ^. F/ H9 r. k# X* P0 L
7 f, B" @: F3 k% z
. k% ]1 S7 H! _
* F/ K9 g. N& e: Y0 N0 |
9 l8 ^; c, i5 Z2 ~' U- W
) @0 J" H/ Z7 j( ?4 ^
8 m* k( t% J7 w) ~ u
为领导起草讲话,只有写到领导的心坎上,反映出领导的思想水平、政策水平和理论水平,才能达到目的,尽到“外脑”职责。这就需要我们在起草讲话稿之前,摸清、摸准领导想讲什么。那么,怎样才能把握好领导意图呢? : Z6 a3 U4 ~) z" L+ O: J
/ f1 _* a F9 `8 G
y7 G0 Y- C! z1 G! m! ]& i" E2 o/ z' l j5 y5 @( _
一是把领导对问题的基本看法、零散认识集中起来思考。领导工作经历多、经验丰富,对问题的思考和认识比较成熟,形成了基本的思想,有的见解独到深刻,我们要注意学习,认真领会。
3 h. O5 ~5 m* h' v) ~' _7 T: }
1 q& V$ F1 s2 K! x- V$ E4 i 3 j! k' _9 E9 _" x& m
% U. d0 ~7 ~$ ]/ |* _" B
有时领导对一些问题的思索并不是系统、完整地呈现出来,而是在某个场合、某次讲话或交谈中冒出一些火花,有时可能只是一句话、一个例子。机关干部要做有心人、细心人,平时跟领导一起下基层、交谈工作时要注意用心记录,并连续起来思考,深入集中分析,努力把握领导讲话的脉络,总结梳理出共性的、规律性的基本思想,用以指导领导讲话起草,这对提高写作效率和质量非常有益。 5 t9 S3 z4 O& R! a$ q6 O
0 v* h& j8 {$ U
. I9 _5 W! P6 V8 ~0 I' y+ ?* Z2 u# J# z2 X! D: v6 \ |
二是捕捉领导思想的最新闪光点并努力深化发展下去。无论哪一级领导,对新形势的判断和分析,对重大问题的思考和观察,对工作的创新和突破,都不可能一步到位,而是有一个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 + [" K8 X) I) R- f% C% C+ [
- A. k5 p: @: L
8 G% }. _) H) D8 f
1 o+ w M2 Z2 U k4 c6 P( \/ T有时领导谈的几句话或某个问题,有可能就是他们关注的方向。要注意把领导谈话中的最新闪光点记下来,因为这个闪光点很可能是领导对某个问题的灵感,会引起一次思想的跃升。应该注意的是,领导有些思想只是“火花一闪”,这就要求我们发挥主观能动性,沿着领导的思路深入研究,做好充实、深化、创新工作。因此,作为讲话稿的起草者,不但要有敏锐的思想触角,更要有较强的判断力和感知力。
7 r+ ` o2 w/ Y# w+ u. v7 [! S$ E6 L! y) \
4 S/ h2 F4 f% O+ L
1 a. [- \# ~) Z+ H% s三是善于“投石问路”和“抛砖引玉”。领导交代讲话任务一般都说明意图,起草者要认真领会其主旨。可以先列出简单的提纲,送交领导审阅,以进一步探明意图,确定大框架。
5 l; t- K4 B6 I w# q
# @9 y6 n' t5 r! C% u 5 L2 t& h: k! q: h
! }; p1 x7 p/ j$ \' { G K有时也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已确定要写讲话稿了,但领导还没有很好地考虑,不能立即给予具体指示,即使给了某些指示,但似乎考虑得不够成熟。这时,起草者最好先列出细一些的提纲,领导边看边思考,能修改的随即修改,需要另立思想观点的地方交给起草者重新研究。这种“投石问路”“抛砖引玉”的办法,往往更能体现和把握领导意图。 / F$ P$ Q! g9 D
1 S8 Z9 T% u$ h/ j6 m8 U. Z
; S$ }& i3 C3 P1 H' ^5 X$ I) _9 @
% `' H) T6 H& x4 X0 B4 a/ X- d; t% x
0 D9 u- }9 P1 Y" t. d8 \
. N5 [2 P- c" k: q+ i5 f" B" a+ U0 F* p, O; q; s- g6 y- ?9 \3 D
; x4 j9 B' i' S7 F6 ?
, k/ F% b& D% j) g
) e D# B7 Z, k6 ~
一个讲话材料质量的高低、分量的轻重、价值的大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思想观点是否正确、鲜明、深刻。素材的取舍,结构的安排,语言的运用,都是围绕表现思想观点来展开的。提炼思想观点,是写讲话材料过程中比较难过的关口,我认为应该把握这样几条:
- ^ n$ u$ B; J( P: T. ]
& L; s9 t9 O/ L g+ Y6 o + m/ d) _) W) o/ {9 ~
/ ^0 a, n) n4 E0 j: j2 Z' }7 Y一是着眼大局。出思想,定路子,首先要全局在胸。什么是全局?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上级的指示要求,是最大的全局。着眼单位建设面临的新形势、大背景,也是全局。按照党委、领导的决策意图开展本单位工作,同样是全局。就一篇讲话材料来说,涉及的范围可能是某一个方面的工作,但放在全局中分析才能很好地给它定位。 / Y* e+ U$ v w2 Q& e/ A* q
) L% K* @( C# J6 \ 0 l% }* ?- l2 Y; ~1 m5 _
6 ~3 J. J1 V/ }. Q9 a, v5 C
二是探寻本质。我们平时说,某某同志见事很准,就是说他看问题能抓住本质。特别是撰写思想性比较强的讲话时,只有抓住要害,才能说服人。探寻事物本质,关键在于分析,不能把认识停留在一堆素材或现象上。 ! V( [6 J( l( A. m
8 r4 E9 J0 Y% u1 Q# N; Q
: d D( b2 ~; e1 W# l
0 E! o$ w1 {/ u4 `7 E
1 R( |4 w1 m- _. E8 Y8 y. d) @6 ]
+ H5 V" [3 a5 E9 Y" M
, v! l- `. F. n1 ^
& ]3 i8 ]+ k% \+ \三是把握好语言风格。每个领导都有自己的个性语言,个性语言可以使人产生亲切感和新鲜感,因此,讲话稿要体现出领导的个人特点,最忌千人一面、众口一词。在起草领导讲话稿时,要尽可能多用反映领导个人身份、体现领导个性气质、符合领导讲话习惯、表达领导亲身感受的语言,使写出的讲话稿确实符合领导的语言习惯。
( z" M2 J5 \7 B4 E) k j- d
0 E" {/ h$ j8 t A: |7 d; } x, E
7 C! a, o3 ?- b, Q) t3 X, x# ~. H! G: j# T' p/ o
(文章摘自《秘书工作》杂志2010年第12期。原题目:《写好领导讲话稿需注意的几个问题》;作者:张瑞志)
+ C4 ] Z; K7 f0 b8 ~( N3 G- F
2 K" s: J* V2 y# T% E) c: v( `+ m/ J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