仕途哲学,一度被解读为传统仕途微妙而复杂的潜gz与生存哲学。自古以来,中国仕途上就有很多不成文潜gz。这些潜gz,经过千年沉淀而形成的人身依附、裙带政治、唯“上”是从等仕途糟粕,在当下仕途仍然有大批拥趸。局外人看仕途,似乎总会戴上一副有色眼镜去看待官员群体行为。十八大以来,在反腐“高压态势”下,官风好转,整个社会风气也为之一新。一些仕途“明规则”逐渐发挥净化政治生态的功能,并对污染政治生态的行为进行纠偏。
2 w l/ X0 O3 F+ ? y 一、升迁之道
) O# x0 c/ s8 k5 T. B 【旧】“不跑不送,原地不动;只跑不送,平级调动;又跑又送,上级重用”
2 }% W. R7 ?% z$ s6 @: z “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你要“不服还不行” / F7 d4 @: h9 A* Z }' O
如果抛开价值判断,只作经济学分析,跑官最现实的目的,是为了掌实权、谋私利。“贷款买官,受贿还贷”甚至成了少数不法分子堂而皇之的“跑官”要诀。而卖官者,在权力缺乏足够制约监督的情况下,将职位金钱化、权力商品化,把官帽变成了商品,明码标价,肆意买卖。买官的想当官赚钱,当官的想通过卖官赚钱,“跑官要官、买官卖官、拉票贿选”成为“仕途”不廉洁的一大顽症。 % {$ S8 l" O# A t4 b
【新】让卖官者身败名裂,让买官者“赔了夫人又折兵” 1 P% H+ G+ ]/ [8 N' p
公开监督,终结“前腐后继”的“官帽批发商”
% k% T4 x+ Y6 O 治理“买官卖官”,关键不在于查处了多少贪官,而在于根本性的制度建设。以制度来规范选拔用人,主动接受公众监督;严格约束“一把手”权力,实行民主决策,适当分权、限权,杜绝“一言堂”;对买官卖官者双追责、“零容忍”,对触碰“红线”的“财迷”和“官迷”予以严惩,以儆效尤,终结“前腐后继”的“官帽批发商”,使买官卖官的疯狂不再上演。
$ C$ r; |% e; `# E! A 二、为官之道 % l; N5 B# ?7 C4 r+ T* {0 o
【旧】“平平稳稳占位子,忙忙碌碌装样子,浑浑噩噩混日子”
' B4 @, f% @. |. I6 |" | 要想不出事就要少干事、不干事,不求有功、但求无过
9 s* b6 x: y6 n( x( q, ? 为官不为心态所体现的行为逻辑来源于利益的考量。一些官员青睐和看重的往往是眼前的、短期的利益,人为地把“守规矩”和“干事业”对立起来,说白了是患上了综合性疾病,包括缺乏理想信念的“软骨症”、从严治党下的“焦虑症”、保守陈旧思维的“依赖症”、迷恋官本位的“成瘾症”。 9 r1 {% L* Y x6 G+ [5 m5 v
【新】做官必有为,有为才有位。“为官不为”者“不能为官”
& R, T. h0 _# d: i5 Y, i& d “敬业”让领导干部“想担当”,“专业”让领导干部“能担当”
- ^; ~) Q" n/ v% ^ 当官就应该负责任、有担当,“为官不为”是官之耻辱,“为官有为”才是做官的本分。重任之下的领导干部,与其担忧“出事”而“不干事”,倒不如把心思用在“想干事”上,把本事用在“能干事”上,把目标锁在“干成事”上,同时确保“不出事”,当个珍惜政声、不逾党纪、敬畏国法的“安分人”“规矩人”,坚持做到政治觉悟高一些、生活调子低一些、工作魄力大一些、用权胆子小一些。
% G$ d0 F9 S9 L9 j' Z 三、党内生活之道 ' s1 }- U4 _: ?* ]" r) N+ L
【旧】组织生活“自我批评摆情况,相互批评提希望” & o( I6 V* @( u( v \
“上级对下级,哄着护着;下级对上级,捧着抬着;同级对同级,包着让着” 9 X6 ]. ?" o0 V( c1 O
官员为何难说真话?有调查显示,77.4%的人认为,“说真话很容易受到打击报复”。一个假话、套话、空话流行的“仕途潜gz”形成,与阻碍领导听到真话有关。一方面,有些领导不愿听或者不善听真话,因忠言多逆耳,听上去有故意挑刺的感觉;另一方面,基层官员说假话的收益往往大于说真话的后果,假话多是拣好听的说,没什么风险,甚至还会因“拍马屁”到位而有意外收获。由此形成一种奇怪现象:一些官员对上级不敢说真话,对下级不愿听真话,对群众不能说真话。 3 M M5 _/ k: _, q
【新】民主生活会“真刀真枪、辣味十足、刺刀见红” & Z, N* l2 Q$ M& E. a
动真碰硬、揭短亮丑,防止对上级放“礼炮”、对同级放“哑炮”、对自己放“空炮”
$ R, i( r" n: o# o9 l 民主生活会重在真实,也贵在真实。“真”是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推进器”,也是党内团结的“润滑剂”,更是党员干部应有的“底色”。真话,总是火辣辣的。领导干部带头进行自我批评,剖析不虚不绕,掏心见胆,自我亮丑,将“下乡怕脏,工作怕累,遇事情怕担责,好见政绩”等此前讳莫如深的真实心理大声说出来,不仅不会贬损形象,反而是检讨越深刻、思想越提升。 / K/ X0 E) s; Q
四、从政之道 $ P z) Y' I. M D6 T
【旧】“数字出干部,干部出数字”
& G9 {+ [- h) x4 L' T+ S4 o; E “上级压下级,层层加码,马到成功;下级骗上级,层层掺水,水到渠成”
7 u& Y- ?" Q& V ` 长期以来,各地发展的政绩评估指标,一直围绕着GDP增速、投资规模和财政税收等偏重反映经济数量和增长速度的指标。这种单一片面的考核标准往往导致领导干部盲目崇拜GDP,只抓那些容易出成果的“显绩”,不啃“硬骨头”,“面子工程”泛滥。一些“拍脑袋决策、拍胸脯蛮干、拍屁股走人”的领导干部在留下一堆烂账之后,照常升迁。而那些实实在在干事,为百姓谋福利,但政绩却不容易被看到的官员却原地踏步,这种逆淘汰现象,不仅恶化了仕途风气,更造成了社会财富的极大浪费,损害了政府公信力。 + T( w) Q1 @( q7 |1 B" h7 X
【新】“三拍”干部戴上“紧箍咒”,盲目举债搞“政绩”要追责 " h6 r6 h" V2 P7 P1 @5 {3 K* V
发展不能“等靠要”,从追求速度转向追求质量
- C- [0 E4 V" ~3 {1 K" z 一方面,给坚持科学发展的干部“松绑鼓劲”;另一方面,给那些盲目追求GDP的干部戴上“紧箍咒”。强调不简单以GDP论英雄,不是不要GDP,不是不要经济增长。对干部来说,不是没有发展压力,而是压力更大了、要求更高了、任务更重了,由以往单纯比经济总量、比发展速度,转变为比发展质量、发展方式、发展后劲。
" }8 n1 ?+ \' ]1 Z$ u% ]% G 五、为民之道
8 j# k. s. M0 o9 V3 H3 ] 【旧】“不求百姓拍手,只求领导点头” ) N, y6 [, E7 Z6 s1 |3 [
“非领导所指不看,非领导所说不干,‘上头没发话,干了也白干’”
[! f( `4 u( A: ^2 B. h x 有的干部眼里只有领导,心思只为领导。这种看似机敏的“仕途哲学”,恰恰是一些干部“只服务领导,不服务群众”不良风气的具体表现。
1 w q! {+ h6 |3 o 【新】领导干部都要拎着“乌纱帽”为民干事,而不能捂着“乌纱帽”为己做“官”
4 j, R' `9 |9 x 抛“官本位”树“民本位”,以“真心”换“民心”,以“服务”得“民心”
' s& c6 R( h- K+ I' m* w 一些干部之所以迷信“不求百姓拍手,只求领导点头”的“仕途哲学”,源于对权力来源的错误认知,认为个人升迁是上级“提拔”的,与群众关系不大。2014年中央修订颁布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规定,群众公认度不高的干部不得列为考察对象,起到了挡住民意较差干部的“门槛”作用。要进一步实行“官位”开放,进行公开选拔、公开竞选,实施民可以考官、罢官,从体制层面真正把“官帽”“官运”交给人民群众,将“民畏官”变为“官畏民”,把“官本位”变为“民本位”。 4 J8 A% i$ s# M9 B+ k0 Z
(作者:常 妍 摘自人民论坛网)( j) E% I8 `' J" [2 t ]
) H3 ?( Y. g$ \% l$ h% h! W( @- x.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