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在人行:
+ F. U4 ]. s( Q' r, u
* Q( Y! @" T0 G8 u, g4 h我认为写好公文,首先要学好用词,再学句式,接着学结构,其次学标题,最后学主题。平时写公文,要积累好素材,素材是肉,结构是骨,标题是皮,主题是魂。不知老猫有何意见?结构是骨,因此也是一个学习公文写作的难点。主题是魂,提炼好主题,就等于公文写作能力提升到一个新的层次。学会拟好主题,就等于自己能独立成文,而不是依赖领导耳听面命。用审计学的语言,写公文是顺查法,即先有主题,最后到词语,但学写公文,则应是逆查法,从细节到整体。换而言之,写公文是缩小法,从主题到词语,从宏观到微观。学公文是扩大法,从词语到主题,从微观到宏观。我们从小到大的学习语文,都是从词到句再到章节,最后到篇。这就是我的思路。正因为如此,才被我们忽视。比如用词,公文大量使用宏观性质的词。这就是我们需要注意和体会的。宏观性用词,名词有工作、制度、能力等;动词有完成、开展、发展等。以上是我的一点意见。我这是给初学者说的。写公文多年的人就不必理会了。看看习总书记的讲话,哪个不是有血有肉,声情并茂,我们只是没达到这个境界而已。“舞台不一样,高度自然不一样!当然同一舞台便比得是自身的海拔了!”这话不完全正确。马克思常年处于半失业状态,却写出了高山仰止的资本论。由此看来,即便舞台不高,但只要自己足够努力和有一定的天赋,一样可以写出惊世骇俗的雄文。胸中的舞台,就是心中的理想。志之所向,金石为开。
% _( A" y5 E: c- M; {9 Y, F/ `
- B! C7 g, Y! g# w" b& I
+ Q% k# [0 Y+ z. Y0 r1 s. L5 ^3 D湖南-红豆不惑:$ Z9 Y/ |; h7 a, n7 K& C1 F7 u" r
: E7 N% W6 e4 c |, E" f. A
豆以为应先有主题,后能架构,其次才是字句,即先有蓝图!如此才能事半功倍!凡堪称大家者,必先是胸千壑然后能文!先有视野的广度,后有归纳提炼的精度,然后才能以字句填表其意、萃其魂!豆坚持万法归宗!我们从小到大的学习语文,都是从词到句再到章节,最后到篇。这就是我的思路。一一很显然这个基础我们已经有了!为何还要重复?浪费的时间成本可是一笔不小的损失啊!字词注意体会便可,何必颠倒乾坤?舞台不一样,高度自然不一样!当然同一舞台便比得是自身的海拔了!此舞台应解为心胸与政治二合一吧。如果一定要和政治挂钩的话!人无完人,有眼界和心胸之人未必就能谋得一方相称的舞台!因为有太多外在的因素主控了!有胸怀眼界、能谋善断、有刚有柔者,估且谓之"圣人"吧。豆希望"圣人"当习学权谋之术,为已争得一方相称的能施展才略的舞台,方不为憾!
# t* }4 k& B$ e9 W8 i: @4 s" U- u5 U
6 F6 @" G. Z, N3 O老秘网-老猫:! e; {2 b# g8 C- p# ~$ d
- K) L) |9 e; P, K+ l7 {% \! ?
打好基础肯定很重要,作为新秘书而言,老猫认为还是先多读多看,熟悉其公文的基本套路,从大体上有个基本的感觉,然后通过动笔深入了解,确保写出来的东西要像一篇公文。关于先提炼主题还是先琢磨字词,这个有如哪鸡蛋之争,适用自己便好,无所谓对错。
8 u4 }8 E; U+ y4 K! e8 T- X% @/ @3 B# K5 N$ b4 B9 N& a
以上内容来自老秘网“重温经典读书会”QQ群4923147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