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读书的文章、专著可谓汗牛充栋,从各个角度、不同层面似乎都谈遍了。办公室倡导多读书,多读纸质的书,笔者深以为然。在此,也谈谈我的读书体会。7 a# }0 Z7 e. F, o* N5 {
8 ~, k( q. z" {8 j) k* F& n8 e& B
读书可以增寿。人生苦短,长生不老药是没有的,延长生命的途径之一,就是读书。三毛说,读书,这让我多活了几度生命。但也有减寿的,一辈子成了一条书虫,一味耽于故纸堆,耗费了大好光阴。
0 V- v: F+ h/ \( H h1 @6 G( T* k, A2 k% H4 d) d3 z: E; N6 i! J
读书可以益智。歌德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一位品德高尚的人谈话。”整天跟高尚优秀的人交流,一次学一个心眼也会渐渐智慧起来。但也有读呆的,说话办事如同天人,仿佛不食人间烟火。
& |# ]4 N$ d. X5 [6 R
+ H2 S+ w" a+ S. Z 读书可以美容。腹有诗书气自华。常读书的人,自有一种赏心悦目。材夜思锦上添花,丑女雪中送炭。但也有毁容的,搭上了视力不说,没读出真善美爱,倒读出了假恶丑恨,眉目间长存一股阴鸷之气,见之唯恐避之不及。. d* f9 q5 ?1 o1 W/ q
" `$ e9 t' C1 Z( T4 d a/ c% p 读书可以赚钱。书中自有黄金屋。知识经济时代更是如此。比尔盖茨等皆是赚的知识钱。但一些秀才自信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因为读了几年书反而穷困潦倒。: p7 }4 {) C- C0 a
( [- A; I5 U5 o 读书还可以防自杀。读书的人往往人情通达、世事洞明,宠辱似花开花落,去留如云卷云舒。至于那些跳楼的骄子们,均属贾瑞之流,照反了“风月宝鉴”之故。8 A2 _, w4 ~1 r( P& E$ N `, `1 c
% q! f. j7 c9 r( M4 E) e8 B
读书有道。正道而为,大有裨益;邪道而行,害处多多。8 J, }3 e. ?/ K' E0 L
, v" }9 X- G# x* r* v( N# U6 p
那怎么读呢?! N& d" g3 o" h2 z2 ]% {! Q3 W; P# Z
首先,是选书。开卷并非有益。有些书未必是黄赌毒,但也未必有益;有些书可能对你有益,对别人就未必有益;有些书有大益,有些有小益。那如何大浪淘沙,选出适合自己的书呢?我的标准是:选感兴趣的书,譬如喜欢文学,那就可以选一些文学书;选生活工作所必需的书,因为生计发展所迫,还是要硬着头皮去买;选经典的书,无论是感兴趣的还是生计发展所迫的,都要选经典,时间有限,书籍无限,不得已而为之。, k1 Y3 Z; Z% ?- Q
9 t! L% _1 `2 Z' x: v1 B+ f
其次,是精读。博览群书,有一定的知识面,结构合理,是现代人所应当具备的。但是,对书的精读更是不可或缺的。我说的精读,就是一字一句地读,圈圈点点地读,疑惑处全不放过地读,和有关书籍相互印证着读,反反复复温故知新地读,直到融会贯通,举一反三,真正内化为自己生命的一部分。这样读一本,就会有一本的收获、有一本的提升。古人说,半部《论语》治天下。如果对《论语》囫囵吞枣、走马观花地读,不解其味,或者一知半解,那肯定是治不了天下的。市里一位大领导是怎么读《论语》的呢?他将《论语》归纳为为人、为学、为政、处世之道四个部分,然后逐句用圣人经典、历史故事、名人掌故加以佐证,继而把脉时弊,给出对策,形成了厚达300多页的《感悟论语》一书。就是这样读下来,这位领导从学校的一名普通老师,读到镇长、县委组织部长、县委副书记、县长、县委书记、最后读到了副市长,验证了半部《论语》治天下的道理。这样的读法,即便是治不了天下,其中的收获自是蜻蜓点水式的“悦读”所无法比拟的。2 {( h/ K# M" L1 k) s0 P
! a \4 y6 o' ^) a$ ` 说到这里,就有一个苦读的问题。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读书一味强调乐读是不可取的。像这位领导的读法,不苦是不可能的。要一字一句去搞懂意思,去翻阅典籍查阅资料,甚至还要做一些社会调查,最后伏案形成文字,每个环节都会很辛苦。但是,苦和乐从来都是孪生姐妹,当手握承载着自己思想的厚重的书稿时,那种大快乐也是没吃过大苦头的人无法体会的。5 M7 ~; j3 i6 M8 q7 D0 A- h5 Y
) u% q0 a; v1 I% B
同时,还有一个躁的问题。有人会说这个读法,能读几本书?很多人读书很快,一本几百页的书几个小时就读完了。问他,他倒也能说出个子丑寅卯,若再细问下去,就茫然不知了。这就是贪多嚼不烂。其实,世间知识学问穷其一生也不可能全部弄懂弄通,能够在某个或某几个领域有所建树就非常了不起,完全不必面对浩如烟海的书卷,那么慌慌张张、焦虑浮躁、不知所以。要有一种自信,慢下来,沉静下来,饭总要一口一口吃,书也要一句一句读,一口吃个胖子和拔苗助长的想法和做法都是不可取的,反而会适得其反,不但完人做不成,一样精也做不到。: b1 k. i$ l( i4 c& U6 }
7 ]; R! w3 Y4 Y$ Y( e& T, o* a
第三,是动笔。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动笔的过程是将书中的文、技、道,运用到实践中的关键环节,也是避免眼高手低的重要手段。动笔记什么呢?记字里行间的精彩,记油然而生的感想,记不解不懂的地方,也可写文章的梗概大意,评价书籍的优劣得失。总之,记一切书中可记之事,写所有内心想写之言。大凡成功人士皆有不动笔不读书的习惯。弘一法师聪颖好学,是近代集书法、绘画、金石、音乐、诗词、歌赋等多种艺术于一身的集大成者。他落发为僧后,遍览历代禅宗经典,随手将充满禅意的精妙语句抄录下来,名之曰《晚晴集》。我想,这些散落在浩瀚经卷中的点点奇思妙想,犹如茫茫草原上的朵朵蓝色小花,只匆匆看上一眼就打马而过,是非常遗憾的事情,真真辜负了那种美丽。而弘一大师却将这些花收入囊中,成就了他的传奇人生。
8 T# Y- f6 J0 |- {; o+ {3 w( p% ~
& D0 W) f3 b7 A# V# _$ l5 [7 R 书有两种:一种是有字的,一种是无字的。有字书要读,无字书更要读。读这两种书,是一生的功课。读好这两种书,我们的人生就会富足而美丽。/ C7 z, |/ ^ E7 Y; ~2 f
# n+ t" ?& ?* H: V; w/ v1 ^9 ?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