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写作构思中确立了主旨和观点、选取了材料,是解决了言之有理、言之有物的问题。要解决言之有序的问题则必须考虑结构的安排。; b1 V/ r4 y* I6 u
' Z+ L/ {, H7 x: [0 x; l9 Z 有人说学习公文写作,主要是解决格式问题,掌握了不同文种的格式,就可以依样画葫芦了。诚然,公文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已逐步形成了一套约定俗成的甚至统一规定的文面格式和结构方法,掌握结构的这些低层次方法是比较容易的。但这些决不是公文结构的全部内容,公文的结构还有其高层次的规律有待我们去研究、学习。公文结构的实质,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规律和作者思维轨迹的高度统一。复杂的客观事物千差万别,不同作者的思维也会大相径庭,因此,公文的结构决不可能只是千篇一律、一成不变的。我们探究公文的结构,就不能只停留在格式这个浅层面上,而要深入到思路这个深层次领域中去,在思维上下功夫。本文正是要从思路与结构的关系出发,研究公文结构的内容、形式、方法和艺术。3 {1 O! V3 y* ?9 v6 ^
t4 h5 w' G/ g- Q: n0 g+ ? 一、结构的涵义和作用1 ]' ~; F+ k z( K
$ b% b8 S3 a" I 结构指文章内部的组织结构,以及这种内部构造所反映出的外部形态。刘勰在《文心雕龙·附会》中说:“何谓附会?谓总文理,统首尾,定与夺,合涯际,弥纶一篇,使杂而不越者也。”他说的“附会”,指的就是谋篇布局、安排结构,具体说就是要使主旨清晰地、有条有理地贯穿全文,连缀成篇,做到首尾呼应,取舍得当,考虑好各部分的分合接榫,使全篇文章完整严密,使文章内容充实丰满而不零乱。在构思的过程中,安排结构和确立主旨、选择材料同等重要,结构和主旨、材料必须密切配合、相互依存,才能实现文章的构思。主旨是文章的灵魂,材料是文章的血肉,结构则是文章的骨架。离开了结构,主旨、材料就失去组成文章的依托了。在构思、写作的过程中,精心安排好结构,就能使文章准确、充分、清晰地表现主旨、表达内容,就能激发起阅读者的接受兴趣,使他们阅后能迅速地按作者的思路,准确、完整地领会到文章的写作意图和主要内容。针对同样的工作,写出同样文种的文章,有的头头是道、条理清晰,有的杂乱无章,前言不搭后语,原因之一就在于安排结构本领的高下不同。有经验的人写应用文时不贸然动笔。不是临文觅意,想一句写一句,想一段写一段,而是先把结构考虑成熟才动手,一气呵成。这就像修建房屋之前,必须先搞好总体设计,画出蓝图一样,按图施工,质量才能得到保证。' A1 z/ i; X6 T! t: ]- J3 I
- _" B0 [6 E8 d( V: R0 P5 ^
二、思路的涵义
+ l0 A7 E, f- p* f( S+ M% {. O+ k% }. U) z
思路是思维活动的运行轨迹。文章的思路,就是构思文章时,作者有规律、有条理、有方向、连贯的思维过程的“路线”。思路是作者整体思维、系统思考的结果。正如张志公先生在《怎样锻炼思路》中剖析的:“作者的思路是他对客观事物怎样观察、理解、认识的反映。思路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以客观事物为基础的。客观事物反映在作者头脑里,经过观察、理解、认识的过程,形成了他对这件事物的印象、看法、态度或感情。把这些印象、看法、态度或感情理出一个头绪来,就是所谓思路。”
- _5 _: b0 W: m6 R5 \3 F
8 G+ ]0 p" O5 L! L: N 文章思路的发展和推进是有一定走向的,不同文体,可分别沿着时空线、逻辑线、情感线或意识流线展开思路。公文主要沿逻辑线和时空线展开思路。2 U# }$ P3 \6 B8 j$ Q! `5 G. p% D! y
/ ~' ]$ d: Q6 c* V$ w$ T (选自叶黔达、柯世华《现代公文写作技巧》四川人民出版社版)! _( I6 z$ G- ^: T# W
_/ _* Z ~8 I: ?! i8 f& [
) ], z4 c- |) W Y7 G4 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