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K; @3 q% ]5 F' L2 g--笔下能生情,恰如其分地表达情感,使稿件“有血有肉”。写此类稿件,切忌语言呆板、笔下无神,象记流水账,更不可简单套用通稿。事实上,程式化报道不用心,很容易写成“生硬”的堆积数字、人名及套话的工作稿。记者要在通观全局的情况下,把握整个活动的情感色彩和脉络,采用抒情手法适时表达情感,让笔下的事与物通过“人”这个最好的介体表现得“有情、有感、有生命”。写法要讲究,既要精炼,又要力求创新,使之集趣味性、可读性于一身,有“看点”、有回味之意,善于捕捉现场的人中那些可“以小见大”的话语与细节行为,“还原”现场,让人能如同身临其境。1 A+ G* Z' O, G: b) [
! J' ` l! l. h. W% J
--关注仪式活动的“幕后”,善挖其深层的隐性新闻要走出此类仪式、活动上“就事写事”的狭小圈子,需要记者在动笔前,尽可能多地掌握与之相关的各方面材料,运用综合分析的眼光和独到的判断力,挖掘其背后的新闻点,这样才能跳出固有的模式圈子,让“所见、所闻、所感”更具新意,开拓出更宽的新闻空间。宋永鸿(武汉晚报 430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