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两字带水,名副其实。+ R8 W7 ]! f0 \
, C9 B; x9 z4 e
浙江,东临大海,西接彭蠡,北望江淮。新安江、富春江、钱塘江、甬江、瓯江、大运河,奔涌不息。千岛湖、太湖、东湖、南湖、西湖,波光灵动。也许,是江河湖水孕育了浙江独特的文化品质和人文精神,从跨湖桥、河姆渡、良渚的远古文明沉淀;白居易、苏轼筑堤蓄水、整治西湖,范仲淹拒修湖边别墅,造福一方而不与民争利的官德文化;钱鏐王善事中国,保境安民,发展农商,钱弘俶纳土归宋、舍别归总的重民善举;西泠印社,不以自域,外聘大师,遥领社职,北大校长蔡元培兼容并包的教育思想;陶朱公“商以致富”、黄宗羲“工商皆本”、新浙商“四千精神”,到当代浙江人“务实、守信、崇学、向善”的共同价值观,处处体现出浙江大地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善水”文化和浙江人民人心向善、开放包容、自强不息的“善水”品格。
' \" _, S. [5 p# j) l& r G5 _) c% b' s
水为天一所生,得太易之精。先哲老子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 p \- z7 Y/ E4 d
: o+ z0 Q* z y4 _' p+ F [5 D% U 水,大柔非柔,行止自然,顺势而利物,处恶而自净,能容而不争的胸襟和器度,诚如上善之物和宝鉴,值得我们今天以水为师自照、自省、自勉。
. P- ]- |, ]% `. Z7 }3 C+ r, A C7 ^1 N; P4 ~+ R
学水之坚持
+ @- U" e% u9 e+ G8 n+ L9 ]1 w/ @ \: q: ?6 J7 f) Y
水静而柔,动则刚,持弥坚。孔子曰: “水,其万折必东”。钱塘江,百转千回,最终东流入海;崖头滴水,不知用多少岁月才迎来水滴石穿,鬼斧神工般的诸多溶岩奇观,也正是水千万亿年的杰作。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毛泽东同志面对抗战“速胜论”、“亡国论”时,在延安窑洞写下《论持久战》。邓小平同志面对改革开放取得的成果,仍告诫全党要韬光养晦,坚持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相比如今,躁动不安,急功近利,成为一些领导干部的“政绩病”,干工作热衷于“短、平、快”,企望三把火见大效,一届内出辉煌,重面子轻里子,重数字轻品质,重眼前轻长远,与水的执着、坚韧和恒久相比显得差距甚远。# r5 |1 x6 M# d+ M& |% @ [0 r% f& z
6 P. _& x2 y, |. y7 E% A
心浮则气必躁,气躁则神难凝。我们很有必要像滴石的水珠一般,放缓匆忙的脚步,静下灼热的内心,反思一下过去的得失,用“板凳须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的劲头去学习去工作,去推动各项事业科学发展。
- [: e" `- d y* g# n; G8 _3 a6 q% F D" D! W
学水之包容
3 l- @6 ^( j p5 L5 J. C
0 G1 d: m8 D4 u" {1 r) E# W3 [+ n 水虽有借势发力,排山转石,所向披靡的能量,但却最具包容性,通达而广济天下。它不择细流,故能成其深,和而不同,厚德载物。社会发展亦如此,古今成大事者皆有包容天下的胸怀,善于在不同中谋和谐。心量大者即大肚能容,容一切难容之事,既善待自己,更宽容别人。只有对自己没有信心的人,才会有排他的敏感性,或者在潜意识里寻找、放大、嘲弄别人的弱点,以此获得优越感;也只有有信心、有力量、有智慧的领导者,才敢于也愿意倾听来自外部的不同声音,才会积极主动面对不同意见并化消极为积极。
x6 G% @% L( `& p" i0 x+ k5 B7 z
% o( w6 T3 n( O$ Q 在社会转型时期,我们更要有一颗包容的心,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尊重群众意见,科学把握好社会情绪的“减压阀”,使社情民意通畅,避免脱离群众的危险。像水那样,在溶化、溶解、溶汇中解决问题。
* c) [4 @0 g! u T& ]' ? E% U. e5 O: p) A8 w% P
学水之不争4 x( M: r* m4 u
6 b1 l K+ W) X6 z2 c
古代朴素物质观把水视为一种基本的组成元素,中国古代把水列为五行之一。水,滋养生命,润泽万物,论功勋当得起颂辞千篇,可它始终以普通平实的形象展现于人们面前,深藏功与名。1 z: `+ E: U4 g) a/ R+ ?
! L5 Q$ t# ~$ b4 T3 o 处下能平不易,居高能平更难,而水做到了。无数历史的经验与教训告诉我们“要势危身早,浮荣败德多”。身居高位,左右逢源,名利唾手可得,更应有所敬畏,敬畏党纪国法,敬畏天地良心,敬畏身后的历史评说,时时处处因“敬畏”而规范、修正自己言行,有临深渊、履薄冰的心态,清醒对待歌颂与赞美,扛事担责,推功揽过,兢兢业业,为民服务,始终远离骄傲自满、精神懈怠的危险。3 u$ g5 @; V; u u
* F6 |# u, \+ n ] 学水之灵动
8 O7 H: U9 c* k1 L. B1 a, a( n% y" P
1 X, d) d# J8 Z* B$ [ 水不僵化,不偏执,因时而变、因势而变、因器而变,但万变不离其宗,无论是云、是雾、是蒸气,是霜、是雪、是坚冰,其本质还是水,任凭酷暑严寒,“坚冰销尽还成水,本自无形何足伤”。水,它始终顺势灵动,生机无限。( B) y" u, V% b. F& \- O# I4 c
; _0 g" o+ ^4 B5 ]
我们对待事业不但要有攻坚克难、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更要有水之智、水之灵,将工作原则和灵活性有机结合,辩证分析,着眼长远,真正明白事物常常迂回并非退缩,缓冲不是停滞,“退步原来是向前”的道理。遵循自然变化规律与社会发展规律,顺“天时”、借“地利”、靠“人和”,以最佳的态势推动我们的事业稳步发展。1 w' J6 B3 d) ]- C, \+ _- v
0 K+ _+ q3 V* S, N% W0 T+ V 学水之净节
# ]' O0 }! ~4 _+ G% v
, @1 x& d, h; I- {/ ], ^5 } 水本身是清澈、透明的。它无颜无色、晶莹纯洁,能净化万物,有着自净和净他的“净节”品质。
$ _8 I6 ^" H4 c4 C1 z0 m% G% G
, v3 @( l+ H5 u1 ?! ~. ?0 O' }: O 水有非常强大的自净能力,学习水的“自净”,就是要自净其意,严格自律,近污不染,知巧不用,恶小不为,清清白白,洁身自好。水自净的过程也是净他的过程,它冲刷污泥,荡涤尘埃。我们学习水的“净他”,就是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影响带动身边人,守好一方净土,时刻警惕和防止消极fubai的危险,为社会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氛围。
, n! B' T% ~; d0 u1 e/ a( m7 Z7 b
' H. E* b# K9 s8 s 中华民族自古尚水,古代先贤仁人多以水为师,浙江大地更有良好的尚水气场。“最美妈妈”吴菊萍、“最美司机”吴斌、“最美警察”吴连表等这些感动浙江甚至中国的英雄模范,既是水之品性的承载者,更是水之品性的践行者,是今人学习的榜样。在向善逐渐成为公民倡导社会风气的时候,相信“以水为师、求德之上善”也会成为我们提高修养、丰富智慧,积极建设物质富裕、精神富有现代化浙江的重要实践。 王 松(原载《浙江日报》2012年9月21日第14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