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不厌百回改,千锤百炼始成金。好文章是改出来的,翻来覆去多打磨打磨,才能臻于至善,可见写文章是要舍得下力气锤炼的。如何改文章,这是一个难题,尤其是对于写作者自身来说,自己的文章要让自己看出问题来,并进行纠正,还真是不容易。特别是我们当秘书的,材料被领导退回,反复修改个三五稿,是家常便饭。为此,我们于2012年8月15日策划了这次以”如修改文章“为主题的第2版老秘版聊活动,邀请三明广播电视报记者编辑李耿源(QQ:423855135)和公务员写作热线朱老师(qq群:199789809)作为本次活动嘉宾。本次活动得到了各位网友的热情支持(最佳参与奖稍后评出),两位老师作了精彩点评和无私分享。; e5 W% {$ k* Q$ i
6 V0 U7 R' l/ i( i( g+ C
本次活动虽然才提出十一个问题,但探讨得非常深入,不但不两位老师的点评,还有蓝凤凰、小鱼儿与水、buta9、汕头秘书、赣州光明秘书、泰安秘书等多位网友的在线互动,这是与第一期活动的最大区别。所以这次真的不知道“最佳参与奖”该评给谁?要不,我先去吃个饭,大家给点建议``````
; Y \+ a$ d1 o0 u, q
6 N% L, a6 C% H$ M8 G* D( c' ? 奖品:由暂时没有拉到新的赞助商,本次活动继续由天天向上玩具专营店友情赞助,再次感谢好朋友一杯咖啡,一份小礼物送给你或你亲朋好友的孩子,希望获奖者能喜欢。如果您对选中的礼物不满意,可到站内任选价值30元左右的商品,如选择了超过40元的商品,请自补差价。- p5 h6 e [. p; h, g
4 i* m3 a$ b2 A! Q i 具体奖品详见网 址:http://detail.tmall.com/item.htm?id=12414130198&
9 }5 c: ?$ z, ]- o* j* {8 P& [9 }0 w, X
ps:
! y" m2 a! p- o& l) n1 J: x- n% j
1 H9 u( m5 ~2 y& z夜猫子作出一个艰难的决定,本次活动“最佳参与奖”获奖者为:“小鱼儿与水”,另外,授予蓝凤凰、小鱼儿与水、buta9、汕头秘书、赣州光明秘书、泰安秘书荣誉会员勋章,另奖积分200,奖励夏日雪山、局中人、荆门秘书、四川小秘一枚积分200,感谢大家的支持!请“小鱼儿与水”将邮寄地址和手机号码发站内短消息给我。
% w. z) `1 z. t' M- [+ t0 i+ R2 T9 I; F9 {1 I t
; U/ r. I( h0 G& f# P3 ~' q
- e: n6 M% h2 v8 B4 b( W7 h) f现将有关精彩问答整理汇总如下:8 z% ]+ s4 x( g$ B/ ~1 N# F) w
' v+ N& |; j8 f6 H4 p/ L1 h
4 b: W4 l! b+ H: M- m" c2 Q
问题一+ I) W6 U9 U f n7 k, y
. N1 E& K; u- Q, \' j' `; m' k, Q
$ b3 K2 b1 a- o 夏日雪山问 :
1 q0 D& h6 u ]" w" A很好的活动。请教下嘉宾,我的领导原来也是秘书出身,对材料要求很高。心情好时,写文章前会提点思路,初稿形成后也会认真改改。心情不好时,看我的材料不爽,经常就是一句,高度不够,或者是没有特色,或者是归纳提炼不行,太平淡了,就把材料退回来了。也不说具体修改意见。搞得我无从下手。请问嘉宾,你遇到过这种情况吗,有什么好的应对办法。比如说高度不够,是要从标题上做文章,还是在内容上想办法,还是要整个框架结构动手术呢,期待您的建议,谢谢% U& @. l$ x: \
; r* R0 E' o% z2 i1 w9 V泰安秘书答 :% o3 f& j, E- b+ T
浅见:高度不够源于认识不深,是不是从领导平时的讲话或工作思路入手。 l% W% k+ H3 R0 }' A. c" M
% s6 a7 l D- z2 K5 |( ~公务员写作热线朱老师答: ) [+ c5 @$ F. }- ]8 {
一些粗浅看法,高度不够,最主要体现在立意方面,立意高,则文章整体高度高,立意其实就是找准内容和理论的结合点,比如某局在帮扶活动中为农民打了几口井,解决了吃水问题,类似简单的小事你结合到保障民生角度就行了,再如,加强党建工作,教育、作风整顿,甚至警告、处置了几个违纪党员,你可以结合到保持党的纯洁性上去----至于领导对你不感兴趣,主要是你没有写到领导心里去--你可以你领导喜欢的、认可的几篇稿子研究下,看看他喜欢什么文风,务实风格还是吹嘘风格,人家的稿子是如何提升高度的,一丁点小事可以联系上中央的某一政策,这就是把小事变的高了。
- r& h5 X, W* B
8 I0 ~! f- X7 l [" z& Q% F S2 W$ _三明广播电视报编辑李耿源答:, P& \# f% i4 Y# W0 w# J" h; {
是,一定要吃透领导的精神。 这种情况我也遇到过,我原来的一位领导也是秘书出身的。我一般的做法是:8 k# s, k3 [! |& w5 F. h1 X
一是在写之前,尽量向他求教,让他口述大致的方向和提纲,提思路。他不在就打电话。领导对向秘书提思路这事,还是比较爱的。因为材料是他说的,材料本来就是要体现他的观点成果。秘书只是代笔工具而已。
: C) m# @8 q2 _) G ?$ m4 j 二是领导没思路,自己就要揣摸领导的思路来想思路,这就是平常在领导身边的积累了。
1 Z. H3 E% Q" y7 ^+ _- F/ K 三是多看上上级领导的讲话稿和上级机关的材料,学会与当地的工作融合。一旦融合了上级的精神,特别是领导的领导最新的讲话精神。领导说你的稿子没新意时,也许是领导没领会过上级领导的讲话,你可以提醒一下。这样应该就不会说没新意了。* J! Q: Y& ?- b7 ~# ~% t) ^
Q9 w( c; W4 N+ U+ `; i, m
问题二:
6 Q1 X% R3 ?, E5 r4 C# M* v% l2 @1 e" C8 h6 S' d: r: i
局中人问 :
) X0 r+ t9 P9 ~# B总编大人,问一个小问题。经常对自己写的文章感觉太熟悉了,领导要求校对时,虽然号称校对了两三遍,但总是“ 一目十行”,等领导念稿子时才发现,好几个错别字,没少挨批评,请问有没什么好办法,让错别字一个也逃不了,,,,,,,,,,,,,,,,,,,,,,,,,,,,& U2 \/ g" t- N1 }- K
7 } r- Z4 t5 m& x公务员写作热线朱老师答:
+ K1 P2 S, i& H- [% _这个习惯性思维是不好调整的,就是所谓的对错别字熟视无睹,建议你顺着读,改后,再倒着读一遍,打破固有思路,也许是个好办法,可以试试 , B5 ?. C, ]. ^/ f* {% a& Y" ^
/ ?. {' F& ?0 u8 k- l. ebuta9答 . x$ h. |2 D9 j" i8 ` X% I
可以学习下大报的校对方法,倒着校对,虽然慢,但是绝对不会漏错字
) m5 Z7 f2 c2 D9 [4 k! D
; V, e/ d! h4 @6 P2 h1 X8 M三明广播电视报编辑李耿源答:
5 ?+ [4 S& N2 r- k 1、如果单位有线,就建议买个黑马软件。及时更新。错别字一般就扫光了。
& M! [$ |% X( Z: I0 _* n0 K6 ], y 2、找个其他秘书,你看着材料,让他念一遍。特别是大型会议的讲话稿,最好这样做。
( ]( y4 y) F0 c- e( O( u. t& B. {1 W; E0 [5 |
问题三:
; a$ h8 S( P$ M3 l/ U
/ _3 y( T; T; H9 ?0 ~荆门秘书问 :
' Y6 _: |$ ?( q+ {* j; N6 u K6 U我有一个在修改的时候经常碰到的问题:1.有的时候自己费力写完一篇文章后,觉得非常满意,领导让修改时,觉得下不了手,觉得哪都好,就是不知道该怎么改?尤其是碰到要大量精简内容的时候,觉得很多材料都重要,不忍删去。2.领导提出了修改的点后,总是走不出自己原先写作时的思路,写来写去都是围绕着自己的写作思路在转,跳不出来。& k' U4 G7 P) w+ j
% ]! C: _6 r! Y# {2 Y
三明广播电视报编辑李耿源答:0 I, s5 B+ v0 F( B% S% d
1、学会概括与综合,学会选用有概括性的语句,把其他散的内容管起来,然后把那些细枝末节删了。2、要把自己放在领导的位置上看问题。要知道,材料是领导的,不是你的。要把自己当代笔的。
* H6 w2 s) ]% L2 `8 m7 w ~9 x, {+ T
汕头秘书答:
0 S6 N% k; O, G8 F 我们都是同事间交叉校对。。。所谓“青眼看有物件”(潮汕话:生眼才容易看出问题)" W! y5 p9 H c X
8 _0 J/ `5 o. o& G. y" U汕头秘书答: 2 I/ m4 B1 s/ ~# v" m6 q
1、如果领导提出一个新的思路指定你写,你最好把原来的材料全部放一边,认真用他的思路去思考一遍整个问题,想每一部分的设置深意,彼此之间的逻辑关系,直到你觉得基本认同了他的思路再来组织材料。其实最后可能只是将你原来的材料打散了,用一根新的线串起来,但经过你吸收新思路之后串起来的,就不会觉得走不出原来的套路了。要舍得推翻自己原来的想法,未必自己的思路不好,写公文材料,最要紧还是“合主人意”。。。说不定你这个思路可以用在另外一篇文章上呢~
5 ?5 U: ^" Y9 P Z- j
" s/ i$ K% Z1 ~3 ]& C& u. K2、以前我经常遇到“不舍得”这个问题,觉得一大段好文字,删不下手,尤其是刚开始接触材料,从报刊上看到一些表述特别好的文段,总是不由自主地放进材料里,看上去像那么回事,但其实于表达中心思想并无多大助益,反而是在奔赴主题的路上设置了看似华丽其实碍事的阻隔。后来,发现很多东西是吸收了,再合适地运用进去,发挥的效果更好。对自己使劲想出来的一些词句片段,更是视若珍宝,为删不删没少和我的“管事儿”们“杆上”,当然,多番据理力争之后,会挽救一些,但也会在他们的“下刀”理由中学到很多东西哦3 C! C* p) F) @/ W. z
+ @) B, X1 W$ K$ q$ L; L- e: `$ {& q这是我的一点小感悟~) } F" i+ ?+ W# @8 m% w$ x; U
! U$ F F& m x$ U4 b) p
三明广播电视报编辑李耿源答:
- F5 a! `6 C. ~) F
& w" A; H' l/ n& }" y
* q3 B$ d8 I' T9 g5 ^2 K
7 f3 Z! ?3 w) a/ q4 [/ y4 J第一期老秘网版聊活动回顾:
, z- Z- S4 e/ Z% [) p: ]$ O& w
7 V* ^$ s; b8 h# O活动贴:http://www.caiyes.cn/forum.php?m ... 9701&extra=page%3D1
( _, |! q3 O1 D0 m
- e+ D R7 u5 E: z& a7 R精华贴:http://www.caiyes.cn/forum.php?m ... 9858&extra=page%3D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