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8 A w. V9 ^2 D0 e' j. J“难”。文秘工作之难,亦有“四难”之谓。即“应付”难、偷闲难、“充电难”、转岗难。“应付”难,倒不是说在工作上允许你去被动应付,而是指文事、会事、后勤保障等事务性工作多,“难招架”的意思。比如在政府办工作期间,由于当时秘书人手少、会写综合材料的“笔杆子”缺,我在负责综合文字工作的同时,还承担着一位分管财贸等工作领域副县长的文秘工作任务(这种情况在基层办公室部门比较普遍),碰到工作紧急时,材料“交叉”和“打架”是常有的事。记得最忙时,一天内经常要赶写三四篇大大小小的材料。有时候为了赶写紧急材料,你就必须作连续“奋战”几天几夜的准备。许多材料其实都是靠加班加点来完成的。我记得有一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就是我在父亲病重住院期间,自己趁着护理的间隙,伏在病房的床沿上花了差不多一个星期的时间完成初稿的。偷闲难,当然也是指工作忙,工作快节奏,服务全方位,岗位满负荷,得空闲的时候很少。在我印象中,不用说日常节假日,就是过大年,也有被叫去加班的时候。比如有两年的春节,我就是在“爬格子”中度过的。一次是在1998年历史特大洪灾之后的春节,由于当时全县灾情损失大、恢复重建难,为了动员部署灾后自救,县里决定春节只放三天假,正月初四即召开三级干部扩大会议,为此,那年的春节,我基本上是在办公室里写材料中度过的。还有一次是在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启动之初的2001年春节,因为省上要求严,春节后必须将试点的全面方案及开展情况尤其是经验做法等作一专题汇报,所以领导一个电话,正月初三我就赶到办公室去起草这份领导交代“不容有任何闪失”的材料,直到正月初八,材料出来了,领导看完也感到很满意,我又照常和同事们一起上班忙着文稿的校核修改等工作。至于谈到星期六、星期天和其它时间加班加点写材料、“爬格子”,以及日常参与值班、接待、调研、督查等事务,那更是家常便饭的事。说句老实话,我在政府办工作十年间,除了因父亲去世和自己因劳累引发阑尾炎住院医治和手术外,就从来没有请过其它假,更没有休过一次假。“充电难”。就是难有获得系统学习、培训或外出交流工作的机会。这可能是各级办公室综合文秘机关工作都普遍繁忙的缘故。由于秘书人员“充电”机会少,而领导相对素质较高并见多识广,客观上确实给秘书人员提升自身能力等带来一定困难。要使所起草的文稿达到领导的要求的“高度”或“眼界”,只有靠自己平常见去自觉努力学习和积累。转岗难。秘书尤其是文字工作秘书转岗、转行困难,是一种较普遍的现象,这种现象在基层文秘部门则更为突出。这恐怕与基层秘书队伍人才“断层”(当然也不排除因其岗位的“苦”和“难”而有才者不愿干,以及一些办公室领导在“三个留人”上做得不是很到位等因素)现象有关。比如笔者本人自入伍以来就一直从事办公室文秘工作,虽其间也有过“转岗”、“跳槽”、“晋级”等机会,但或因找不到合适的接替人选,或因领导看中的就是你手中的那“一枝笔”,所以转来转去就是转不出办公室这扇“门”,跳来跳去也就是跳不出“文秘”这道“岗”。这也从一定程度上暴露出基层秘书队伍人才青黄不接问题相对严重的现象。 + @0 m" v8 W3 e7 n) G z e' O# E" `( q& |- n* m. r/ e“乐”。文秘工作,亦如人生,有苦有难更有乐。文秘工作之乐,当然是多方面的,个人体会,简言之,也有以下“三乐”。 1 D1 n* R. ^, |0 v# I! ? ( @2 \! B4 N: Z! 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