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对有代发论文行为期刊的研究发现,非研究人员在代发论文作者中所占比例较高,多数作者系首次发表论文,且论文篇幅一般非常短,对新成果关注非常少,抄袭严重。# O) N0 M$ C& ` i9 m
- s# w1 s; s Q 近年来,期刊出版领域出现了代发论文现象,论文从需求、产生到编审、发表在一定程度上被商品化,在制度漏洞和监管缺失中形成了复杂而隐蔽的代发论文产业链。这条产业链联结着论文作者、论文代发者和期刊,面向包括学生、教师、科研人员、工程技术人员、文职人员等有发表论文需求的庞大群体,以赚取高额利润为目的,对学术研究的健康发展造成了影响。$ f* L; L9 I+ r5 Z9 k
% J; I, {, l. W 课题组调查研究了“互联网上的学术期刊论文代发产业链”,了解论文产业链的构成要素、成因、经济特征。课题组通过网络搜索找出了刊登代发论文广告数量最多的30种学术期刊,将这30种期刊分为社科综合类、教育类、科技类、经济管理类四个大类,每类选取代发论文广告数量最多的3种期刊,得到12种期刊,再从中抽取2011年前两期每期50篇文章,共计1200篇论文作为基本信息统计源,分析被代理学术期刊、代发论文作者及代理中介的状况。2 d4 K0 ^1 v& _" `8 O% O P
% k" L5 @$ A+ C! ~
发文与办刊宗旨不符现象突出
+ ^, c1 @/ S7 u& t, @0 Y+ l* k
# ^0 h6 K; Y3 a) g9 Q 数据显示,被统计的代发论文期刊刊载了相当比例与刊物名称、宗旨不符的论文。教育类期刊中,教育学论文占33.3%,文学、理学、工学、法学、历史学、军事学等非教育学论文占66.7%。经管类期刊中,经管类文章占58.7%,理学、工学、法学、教育学等非经管类文章占41.3%。社科综合类期刊中,社科类论文占88.3%,非社科类论文占11.7%。科技类期刊中,工学论文占89.1%,非科技类论文占10.9%。
# T7 B4 p; N( [
: ?+ l/ R l# t$ ?7 D Q 课题组还通过代发论文者获取了30种期刊的《征稿启事》,并归纳了其中的几个共同点。其一,这些期刊均在显著位置标明“国家级”、“省级”等字样,却鲜见专业学术机构的等级评价;其二,这些期刊多自我标榜为“综合类”,并设立了名目繁多的栏目;其三,这些期刊多数被不同的学术论文网络数据库所收录;其四,这些期刊的主办方多为区域性民间组织。6 p- E: p% v4 V ?+ D( a
; L }3 a4 a3 Y7 p& ^9 S
一方面,“综合类”、“国家级”、“区域性”、“知网收录”使不少阅读《征稿启事》的业余论文作者产生了投稿的欲望;另一方面,多数区域性民间组织并不具备驾驭综合性期刊的能力,刊载文章质量不高,难以进入学术评价机构视线。
1 W0 M; w+ Y3 s& {
0 m) H0 L( H; ^3 U 代发论文抄袭严重 作者多不具备发表论文经验
5 y9 V' n: a" G( a; b 6 g7 {: L! a* P* f
数据显示,代发论文作者仍以从事研究性工作的人群为主,但从事非研究性工作的作者也占了相当比例,说明在此类人群中也形成了代发论文的需求。. | C9 W, u5 z3 _/ e! {
5 N e3 h4 ~0 N2 b; X
在论文作者的职业分布中,除研究人员外,学生、中小学教师、政工人员也占了一定比例。社科综合类期刊作者中,高校教师和非高校科研人员占45.0%,研究生占27.3%,中小学教师、工程技术人员、本科生占27.7%;教育类期刊作者中,高校教师占51.8%,研究生占38.2%,政工人员、中小学教师占10.0%;科技类期刊作者中,高校教师、非高校科研人员占55.7%,工程技术人员占28.4%,研究生占15.9%;经管类期刊作者中,高校教师、非高校科研人员占64%,研究生占24.8%,工程技术人员占11.2%。
& o; X, Y' I5 o5 F0 m2 T6 e 2 D" z% X4 J% T
课题组还借助引文的来源和时间,衡量论文对学术前沿的关注程度,发现代发论文对学术新成果关注少。在被统计的刊物中,社科综合类期刊中,引文条目来源于专著的比例为58.0%、教育类期刊中此比例为67.6%、科技类期刊此比例为47.8%、经管类此比例为62.8%。来源于核心期刊的引文条目均不足20%,来源于外文文献的除科技类期刊(19.9%)外均不足15%。此外,在所有论文中,有近10%的论文未引注文献。$ H9 W9 G! B9 I3 l9 O# e$ m5 W" g2 s
# |; @3 V, h7 |+ v; A; _
在引文时间分布上,被引注文献也较为陈旧。被统计的社科综合类和教育类期刊中,论文被引注文献发表年距该论文发表年十年以上的占44.3%,五至十年的占27.2%,三至五年的占22.7%,两年以内的仅占5.8%。科技类和经管类期刊同类指标十年以上的均约占30%,两年以内均不足22%。- r" M s9 Y: e1 U
: o# H" v6 \9 g( f
数据显示,在被统计期刊中,专著均是主要的引文来源,参阅新文献的比例较低,说明论文对于一些重要的学术新成果较少涉猎,且存在着对经典论据重复引用的现象。
* ?. r$ ~* t2 x! K % | ], C. X/ w" Z9 e' G" _
数据还显示,代发论文抄袭严重,作者多不具备发表论文经验。 B+ ^! P' N& Z, e
# ~! g" L( w# P 在被统计论文中,社科综合类期刊中有40.2%为综述介绍类和经验总结类论文,教育类61.8%、科技类31.6%、经管类52.1%,理论探讨类论文在四类期刊中均不足10%。
- G. |$ d( h7 {/ G% q) c8 l & G% K( }& E; q
从论文所占版面数与论文作者数的比例来看,被统计的四类期刊平均每个作者所占版面不足0.7个,尤其在非科技类期刊中常出现一个版面的论文有两三位作者的情况。
9 z& S o4 M# W0 P6 F1 A$ _) e' Y
) v- g" y2 y% w0 E' S8 m# W# }3 u 被统计论文以介绍既有研究成果和工作方法居多,缺乏创新,往往仓促入题而又草草收尾,没有对论题深入论证。
w8 C' q% O6 \- X" i( o! a
" r, B4 r6 U! M/ r( |3 B 课题组从1200篇论文中随机抽取100篇论文进行学术不端检测,结果显示文字复制比(TR)超过80%的有9篇,超过50%但不足80%的有20篇。以文字复制比不超过30%为合格标准,在被检论文中有38篇是不合格的,且几乎均匀分布在各类被统计学术期刊中。5 t0 C, b8 ]- m8 g% R5 e o2 `% a' n
; K- N1 h+ w# `/ _- v2 h
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并不难解释,在电话采访中,论文代发广告数量最多的30种期刊均表示,没有进行抄袭率检测,也没有匿名多轮审稿,并反复强调作者文责自负。
5 C6 k# k* y) [& p - E0 N0 `+ \/ a& A1 M
统计结果显示,被统计的论文中,该文为作者第一篇公开发表论文的比例过半。社科综合类期刊中,该文系作者第一篇论文的比例为51.6%、教育类47.5%、科技类58.8%、经管类61.0%。; C8 z3 v+ v7 i0 A3 R( w, V+ j$ a( O
0 X; B0 h) R" ^: s) ^8 F9 j# i 而显示代发论文为该作者唯一公开发表的论文的比例亦有约三成,说明代发论文的作者多缺乏发表论文的经验。
- g/ V9 R! T9 y6 ]8 Y) I 5 {8 J; ?6 h: ^% s. ~8 Z/ P+ N
代发论文中介、被代理期刊获利可观) ~3 O2 E' n1 p% n+ ? j. n
! @4 {& I/ d$ L6 n
对于代发论文中介而言,代发论文老秘网已成代发论文信息的主要集散地,具有成本低、覆盖面广、潜在客户多、信息量大等优势,说明社会交往的网络虚拟化对论文代发现象蔓延有推波助澜的作用。
" U" _2 @; n4 ^* E& ?6 O3 G& o
: z( c0 Q. Z/ v* q h c 多数代发论文中介从被代理学术期刊向作者收取的费用中提成。部分期刊在显著位置有“诚征代理”字样,征稿信息中也有“同时代理其他刊物征稿”的内容。信息显示,论文代发有偿缩短审稿时间、提高收录几率,收费因论文长度、水平、用途、拟发表刊物级别、时限而异。信息同时显示,代发论文中介和被代理学术期刊获利不菲,有的期刊每年刊载文章多达一万篇,获利上百万元。
+ v) S! b& _1 D : v7 }: n1 }4 j- ?% W9 a' r
以某期刊每期300页,每页一篇论文,每期共计发表论文300篇,每页(1个版面)收费500元为例,该期刊每期收取版面费约15万元;代发论文中介以每版高出300元的价格收取费用,每期可获利约9万元。按每年出版12期计算,期刊每年收取版面费约180万元,代发论文中介年获利约108万元。
% w t6 I1 m8 E6 `: U4 D+ z' O7 N9 L / L$ T c0 Y q5 l8 j2 b4 ~
论文代发信息还混淆了正规学术期刊与代发论文期刊,部分作者不能有效辨识,增强学术交流和扩展学术信息发布渠道能够制约论文代发现象。2 W9 @! c$ @. R1 P g- G' j7 l+ d2 ?
/ r6 A/ L' o x$ t4 ~5 z& Z
论文代发混淆学术期刊功能 使学术成果沦为商品
: I' ?$ q3 h! d8 z$ b
0 f8 X9 T+ l: `" x! z 学术论文是否能够成为商品?学术论文蕴涵着人类精神文明最新成果,其价值应用于实践往往需要一段时间,好的成果往往对社会、政治、经济、科技发展产生巨大作用,具有较大的社会价值。然而论文代发及高额论文代发中介费用使学术论文沦为了商品。* K/ Z4 @9 P4 g) ^7 s8 D
4 V5 G% ^5 ]% I8 }# q" B, [
目前,学术期刊的经费来源主要有国家拨款、期刊销售收入及少量的广告收入等。学术评价作为学术期刊质量的量化显现,不但是政府行政管理和资源分配的重要依据,也是订阅学术期刊的机构、读者的主要参考对象。
: a9 |4 Q+ A4 g$ ]" m 0 v C1 J1 O6 u( [, ^# [
以2011年8月发布的《中国学术期刊评价研究报告——RCCCSE权威期刊、核心期刊排行榜与指南》为例,被纳入核心及准核心系列的学术期刊只占期刊总数的25%左右,不能上榜就意味着拨款不足和销售萎缩,只能通过向作者收取高额费用以维系期刊生存。( u6 ~$ Y1 h# f' i0 q# b, Y5 E
( b+ x7 q" |" {" e& K' N1 r 另外,学术评价和职业评价本身就是以集体或个人发表的学术论文数量为依据,反过来又推高了论文发表需求。当这种供求矛盾得不到合理解决时,部分作者就会愈加倾向于寻求论文代发,长此以往论文代发就具有了一定规模。
4 [( @; w( S6 K" i% k
1 {) x, z2 t9 R: J9 m% H# W8 V& V- Y 论文代发现象对期刊功能造成了三个混淆:混淆了学术期刊在学术评价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高额费用成为部分期刊发表论文的唯一条件,完全丧失评价论文质量的功能;混淆了期刊与作者间的关系,作者通过代发论文中介投稿,期刊也从代发中介处获取大量稿源;改变了学术期刊的价值有机构成,部分期刊无须拨款和销售就能盈利,理应用于提高办刊质量的利润可以无所顾忌地直接流向分配环节,期刊成为赚钱的工具。
" W% C7 j' t8 d D+ Y1 \0 x - {) ^% q) ?+ A' G5 i' `1 Y9 T4 p3 @
代发论文现象与考评体系衍生出的利益驱动息息相关,建议对考评体系及评价体系进行改革。一方面,实行论文代发一票否决制,坚决遏止学术论文代发、代写现象,有效回收学术期刊市场中的冗余资源。另一方面,学术评价体系改革应按照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的要求,把群众评价、专家评价和市场检验统一起来,形成科学的评价标准,建立公开、公平、公正的评奖机制,精简评价种类,改进评价办法,提高学术评价的权威性和公信度。
8 l* _$ u& m& v }2 \8 {! Q4 @, E
; C0 Y$ b% e$ d* m* h% R (本文系吉林大学资助项目“我国代发高校学生论文产业链样本调查及对策分析”阶段性成果)# U; X( q. ~2 R1 H! Z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