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7 e5 d# s: V 用兵与为文在很多方面都非常相似。军事家指挥打仗,要决胜千里,必先运筹帷幄。机关文字工作者要写一篇好文章,同样要经历谋篇布局的阶段。军事上要排兵布阵,文字上要谋篇布局,不管做什么工作,运筹谋划都是必经的过程,而且决策、指挥、写作的艺术性都系于此。可见,决定着成败得失的不仅仅是细节,更为主要的恐怕还是思维方法。那么,机关文稿写作要遵循什么样的思维规律呢?我曾经对此有所思考,但后来感到这个题目仍然很大,三言两语不容易说得清楚,所以也就搁置起来了。直到2011年5月21日中午十三时零四分,有一位网友读者给我留言说道,“篇章结构反应的,应该是作者的逻辑思维,所以还要多讲讲思维方法。”我认为,这位读者朋友透过现象看到了事物的本质,估计是一位长期从事机关文字工作的老同志。可惜不知道详细情况,也没有办法联系,无法表达我的感谢之情。由于这位读者朋友的点拨,把机关文稿写作的思维方法缩小到文稿结构方面,于是这个题目也就可以动笔写作了。- W9 j0 L6 b. k% m0 u
1 N' c3 |# P; s! n/ S6 Z 古往今来,文章结构的思维方法不胜枚举,积淀非常丰富。我没有能力事实上也不可能穷其所有,在这里只想略举几条加以叙述,为读者提供启发和借鉴。2 Q1 \% S/ C! K5 i9 O
* O7 f- h# A' a2 l! L/ K4 o
一、回顾过去、展望未来。客观事物、人类社会、大全世界都是按照时间顺序在不断地发展着。因此,人们观察事物、研究历史、思考问题都比较习惯于按照时间顺序进行,这种思维方法是完全符合客观规律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无论古人、今人,还是中国人、外国人,都概莫能外。只要按照时间顺序思考问题、叙述事实、表达思想,就能够让别人比较好地理解和接受,而且大家对此都无异议。所以,时间顺序也就很自然地成为机关文稿一种常见的结构方法。譬如,胡锦涛总书记2011年1月1日在全国政协新年茶话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1年1月2日第二版),第一段客套话问好之后,第二段就是“刚刚过去的2010年是我国发展进程中很不平凡的一年”,文稿用了一大段的文字回顾过去一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下面紧接着说“201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也是‘十二五’时期开局之年”,具体展望新的一年工作目标任务。当然,总书记还讲了政协工作等有关内容,但整篇讲话稿包括回顾过去、展望未来两个大的板块,按照时间顺序组织内容、安排结构的思维方法非常清晰明显。同样地,2011年2月1日,温家宝总理在春节团拜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1年2月2日第一版),也是按照回顾过去、展望未来的时间顺序,组织内容、安排结构的。其他岁末年初等重要时间节点的有关讲话稿,都呈现出这个特点,这里不一一列举。' D8 ~6 [# X3 Z! t) J {
0 v( u' E3 |* k _! r
二、统一思想、明确要求。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各自宣扬自己的政治思想学说,百家争鸣,盛况空前,成为中国历史上一个比较独特的时期。适应封建统治阶级的需要,汉武帝元光元年(公元前134年),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从此儒家思想开始成为我国封建社会正统思想,在国家治理、社会管理、教育伦理等方面发挥着主导作用。中国共产党以马列主义为指导,取得了中国革命的伟大胜利;新中国成立之后,马克思列宁主义作为指导我们思想的理论基础,写进了国家宪法;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中不断发展,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概括起来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这是我们一切工作的指导思想。纵观中国历史几千年,上到国家下到个人,思想始终是行动的先导,统一思想、明确要求,这是古往今来人们共同遵循的一条思维规律。如果你有意识地去阅读领导讲话稿,就不难发现统一思想认识或者深化思想认识往往放在文章开头位置予以强化。这样处理文稿结构,不仅有着深远的历史传统的影响,而且也是现实工作的迫切需求,更为主要的是它符合人们的思维规律。所以,千万不能把这种结构安排简单地看作是常规俗套。譬如,2011年1月24日,吴邦国委员长在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座谈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1年1月27日第二版),共分三个部分讲了三个大问题。第一部分的标题是“充分认识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重大意义”,并从三个方面进行论述,其目的就是帮助大家理解并统一大家的思想认识。思想认识始终是基础,必须先解决思想认识问题,然后才能考虑具体工作问题。所以,讲话第二部分“认真总结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基本经验”、第三部分“深刻把握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都是以第一部分“充分认识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重大意义”为基础的。这样一来,充分认识、认真总结、深刻把握也就构成了讲话稿的整体框架,其逻辑关系仍然可以归结为统一思想、明确要求。 . O. ?( U# d& }4 v" N- `; `& Z% {) o) Q# ]; {4 U9 `
三、普遍联系、相互观照。普遍联系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一个重要而基本的原理,学习过辩证唯物主义的人对此都不会陌生。同时,马克思主义美学还有两句广为引用的名言,即“美和艺术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也是人类自我确证的形式。”“人不仅通过思维,而且以全部感觉在对象世界中肯定自己”(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上述马克思主义两个重要原理,明确地告诉我们一个重要的思维方法,那就是把两个事物放在一起进行比较,以其中一个宏观事物作为背景,从而更加清楚地认识另外一个微观事物的性质、地位、作用等等。这是机关文稿写作一个非常重要的思维方法,也经常被用作机关文稿的一种结构形式。譬如,2011年2月19日至23日,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专题研讨班在中央党校举行,胡锦涛总书记在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这篇讲话稿没有在人民日报上全文刊登,但是新华社发布的会议新闻通稿有这么一段话,“胡锦涛在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继续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期、推进党和国家事业的必然要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必然要求,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实现党和国家长治久安具有重大战略意义。”领导讲话稿是会议精神的主要载体,新闻记者报道会议精神,基本上都是摘编领导讲话稿,只在新闻通稿的首尾两端加上有关会议的情况,所以从上述新华社新闻通稿里面的这段文字,可以推断讲话稿第一部分论述的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意义”。论述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就事论事不行,必须进行广泛联想、普遍联系,把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与当前一些重大问题进行挂钩,也就是从不同的角度在不同的背景下面来看同一个问题,从而得出更加丰富更加全面更加深刻的思想认识。对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讲话稿可能是从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期、推进党和国家事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等四个方面进行论述。这是从新闻通稿推断出来的结论,不一定如此,但很有可能就是这样。这种思维方法在目前机关文稿写作中已经被广泛地运用。我尽管知道这个方法,但从来没有使用过。运用这种方法,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文笔不可信马由缰,否则行文没完没了,一旦篇幅失去控制,文稿各个部分之间就会不协调。! {/ X7 N' b) |. N. E2 |& e# `7 X